【影像價值觀察】
伴隨Z時代體驗式經濟的浪潮,主題樂園憑借其有吸引力的IP與豐富的互動項目在大眾娛樂領域中備受青睞,而隨著科技力量的深度加持,主題樂園的規劃建設與運營均增添了更多吸引客流、彰顯個性的新手段。
在不久前舉辦的“第六屆中國主題公園發展論壇”上,與會嘉賓在談及當前我國主題公園的發展態勢時特別提到:一些主題公園在創新方面仍不足,缺乏驚艷度與主觀能動性。特別是在高科技運用、文化創意挖掘上亟待提升。
縱觀國內外高品質的主題公園先驅品牌,迪士尼、環球影城、方特、歡樂谷,其在“科技賦能&內容創新與游客體驗高度融合”方面均作出表率,通過影像、機械等聲光電手段打造更具沉浸感的游樂體驗場所,不僅強化主題公園IP的表現力,更營造出體驗前中后期貫徹如一的情緒高潮。
當主題公園有了科技+內容雙驅動的“新內核”,其對游客的吸引力更是不限于游樂項目本身。當“IP”在游客心中有了足夠的地位,以此催生的大量周邊產業勢必大有所獲。據統計,截至2024年10月,我國共有385座主題公園,其中87座為特大型和大型主題公園,298座為中小型主題公園。調研數據顯示,59%的主題公園已實現經營性盈利,行業整體呈現出強勁的增長態勢。主題公園每1元的經營收入可帶動城市3.8元的經濟收入,進一步拉動6至15元的上下游產業鏈收入,充分體現了“新動力”主題公園對地方經濟和相關產業的巨大帶動作用。
在分享環節中,嘉賓們大量主題樂園運營的干貨都離不開“體驗與沉浸”,要令游客獲得情緒價值,對形式與內容的“深加工”遠非一蹴而就,要讓主題樂園活力持久,相比摩天輪、過山車等傳統的重機械游樂項目,主題公園顯然更加需要以影像為手段的“內容多變”的項目。
持續運營的活力脫離不開對新話題、新IP的“主題公園式再創造”,而不論是節慶假日、網紅熱點或是其他能夠激發主題公園活力的措施,其內核總有文化融合其中,亦為影像等創造新穎、高度沉浸體驗的科技手段提供入局空間。
此外,嘉賓分享中還對“新穎內容/IP向主題公園做出實體化轉換”的問題進行分析。就國內而言,大多數主題公園是“先建園、后引入IP”的形式,這相對于迪士尼的“自帶IP”或環球影城的“為某一IP而建設主題園區”,在形式上并無優勢。而要將相對分離割裂的“熱門IP”嵌套在主題公園中存在周期長、連接性差、受眾群難把控、效益轉化率差等問題。
對此,嘉賓特別提到“游戲”相對于“動漫、影視”與主題樂園有著更好的相性。本身就存在強互動性的游戲對“玩家”而言有更強烈的元素感知,不僅對其在主題公園內的實體化互動提供了思路,更有助于實現較高的游客體驗率。此外,大多數游戲都存在完善的人物畫像描繪、故事劇情設計以及世界探索要素,這更為主題公園的搬套“劃了重點”。
在內容上,主題公園與“游戲”的通路邏輯愈發清晰,而在呈現端,影像早已恭候多時。無論是VR/XR互動,抑或是沉浸空間探索,營造虛擬世界本就是影像的優勢所在,當“虛擬世界浸入現實”時,影像亦是當仁不讓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主題公園游客消費的分布上,餐飲部分的比重較高,很多主題公園為游客提供健康餐飲、堂食、快餐、美食節等各種各樣的餐飲選項,并將“餐飲”納入提升游客體驗的重點項目。而這又與時下興起的光影沉浸餐廳不謀而合,將“沉浸IP體驗”延展至餐飲端,這或將是中國主題公園未來發展中值得被關注的重點。
隨著“第六屆中國主題公園發展論壇”的圓滿閉幕,現場主題公園行業從業者們也對未來行業走向、新時代發展思路等有了更新、更深的認知。與會者一致認為,未來的主題公園應注重文化內涵與科技創新的融合,利用數字化和智能化手段,提升游客的整體體驗。在此共識之下,未來主題公園領域將為影像打開廣量通路,推進大量影像方案進行“主題公園式”改造,并走向游客視野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