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投影之窗原創文章】
在科技與藝術加速融合的時代浪潮中,“AI + 藝術”
開辟出一片充滿無限可能的全新語境,影像作為藝術表達與傳播的關鍵媒介,在這一語境下彰顯出強大的賦能效率,尤其在藝術及數字藝術領域,正重塑著創作、展示與體驗的格局。
近日,筆者探訪了山東濟南市美術館及山東美術館,參觀了第三屆濟南國際雙年展以及山東美術館內的“炁界”數字藝術空間。
以“人智時代”為主題的濟南雙年展以藝術視角詮釋了技術、藝術與人類/機器雙向情感的共融,在作品的表達上,大量使用了投影、屏幕等影像設備作為載體,通過變化的數字內容表達藝術創作的“長篇”復合情感。
在影像的表述下,傳統的藝術作品突破畫框,巨幅圖像令人浸入其中,隨著內容的播放展現歲月的流動,被賦予了人類情感的圖像不再是記錄過去,而是講述回憶、承載記憶。
被命名為“東山西園南海北國”的動畫影像作品將藝術的思考濃縮在影像的故事化講述中,每個人看到畫面后可能產生不同感受,輕則笑談內容荒誕,深則反思生態保護,四海百態,因人而異,唯影像敘事平淡如常……
影像總能留住過去的故事,而在現代科技的語境下,影像將現實與過去拉進同一個世界,通過光的變化和時間的流逝,人們在作品面前收獲到多角度的情感體驗。
記錄似乎是一件平淡的事,然而在藝術的語境下,記錄似乎有帶有濃重的浪漫主義色彩。影像之下,每個人的生活似乎都能成為藝術本身,在同為人類群體的目光注視下、情感共鳴中,每個人都在創作著屬于自己的藝術人生……
“人智時代”帶給了人們多方位的新時代藝術思考,現在我們來到放松身心,享受數字之美的藝術空間,感受影像的藝術新體驗。
在時下火熱的大場景VR體驗中加入震動機械座椅無疑是一種全新的游客體驗,沉浸感極強的游戲性互動內容是影像帶給體驗者的次時代感官沖擊。在虛擬世界中,體驗者視覺獲取的“異世界”景象令人身心完全浸入,此時藝術往往能夠實現與體驗者更加強烈的情感交流。
影像“活化”藝術已經成為數字藝術領域的老生常談,影像復現下的傳統藝術畫作不僅觸手可及,更可以借助科技力量“以身入畫”,與畫中人共游山水。影像為藝術呈現注入了前所未有的互動性價值,這種互動性打破了傳統藝術欣賞的隔閡,讓觀眾從旁觀者轉變為參與者,極大提升了藝術體驗的沉浸感與趣味性,賦予藝術作品全新生命力。
以光影療愈心靈,在影像的助力下,AI+藝術語境中開辟出了無數承載人類情感的數字藝術空間。從情感體驗維度來看,沉浸式影像營造的光影療愈空間為觀眾帶來深度的心靈觸動。通過環繞式的影像投射、靈動變幻的光影效果,構建出寧靜、祥和且極具感染力的氛圍。在藝術創新方面,光影療愈空間里的沉浸式影像開辟了新的藝術表達路徑。傳統藝術創作媒介相對單一,而沉浸式影像融合了影像藝術、數字技術、空間設計等多元領域知識。藝術家們借助先進的投影技術、互動感應裝置,將影像與空間巧妙融合,創造出動態且富有交互性的藝術環境。
AI
與影像的深度交織,已然成為當代藝術發展進程中最為強勁的助推器。在創作領域,它解放了藝術家被傳統技法禁錮的雙手,開啟了創意的無限可能;展示層面,打破了藝術傳播的時空枷鎖,讓佳作能在瞬間抵達世界每一個角落;體驗維度,賦予觀眾前所未有的沉浸與互動,讓藝術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孤芳,而是能觸達心靈的暖流。
隨著科技的持續迭代,我們有理由堅信,影像在 AI
的加持下,將在藝術領域創造更多奇跡,不僅革新藝術創作的范式、拓寬藝術傳播的邊界,更會深度重塑大眾與藝術互動的模式,讓藝術真正成為跨越階層、文化與地域,滋養全人類精神世界的寶貴財富,在未來社會中綻放出更加璀璨奪目的光彩,持續引領藝術邁向一個又一個全新的高峰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