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投影之窗消息] 2013年,中國六大彩電廠商——TCL、創維、海爾、長虹、康佳和海信,均已推出55英寸以上的4K電視。創維和長虹等還實現了39~84英寸的全覆蓋。價格從不到萬元直至近10萬元。據統計,2013年1月到10月,4K電視銷量并不高,市場份額只有1位數。這一方面是因為4K電視剛推出,消費者接受還需要一段時間;最重要的是,55~65英寸的主流產品價格高達數萬元,這已超出普通消費者的承受能力。另外,從各廠商主打高端消費人群的推廣戰略也可看出,4K電視普及尚需時日。
價格高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整個面板產能沒有完全釋放出來。4月的供貨量僅為10萬片,到年底可能約50萬,2014年第一季度約80~100萬片。隨著面板供應的增長,大尺寸4K電視將呈現明顯的普及趨勢,銷量將達到783萬臺,約占整體份額的17%。其中,各廠商主推的55英寸產品將占該細分領域的1/3以上。2013年是4K電視的元年,從不斷走低價格的市場趨勢來看,4K市場將在2014年啟動,中國將成為4K電視發展最快和滲透率最高的單一市場。此外,2014年4K電視能否順利快速發展,取決于4個關鍵因素。1.豐富的視頻內容。2.清晰的畫質。3.流暢的網絡播放。4.音效。
針對影響4K電視普及的片源短缺問題,目前業內基本采用2K轉4K的方式。4K片源的轉化很難通過單一技術手段解決。為此,自行開發了適時4K技術,基于6核或8核處理器芯片,a++retina視網膜屏幕,及三維關聯補償算法,實現2K到4K的轉化。適時4K技術有4個特點。1.自動識別信號源格式。2.超高清、藍光等片源格式兼容。3.通過靜態畫面像素補償和運動畫面逐點晶析技術,點對點還原,提升畫質。4.對過渡色進行渲染和彌補,避免顏色斷層,實現全屏幕顯示。
不過,2K轉4K只能算是“假超高清”,這有些類似此前的2D轉3D,實屬迫不得已的權宜之計,很難借此拉動4K電視的普及。根本解決辦法是4K片源的制作,但這需巨額資金的投入。國際上,財力、技術和市場能力雄厚的索尼正在進行這方面的嘗試。但在中國,似乎還沒有任何機構或企業進行這方面的投資。因為高清片源尚未得到真正有效滿足,超高清片源恐怕不是近幾年短期可以解決的問題。實際上,這也是4K電視普及的最大掣肘。
在目前片源狀態下,要推動4K電視的發展,內容提供、H.265編解碼芯片、硬盤播放器、海量存儲技術等產業鏈其他環節需進一步完善。網絡時代,內容為王,4K電視也不例外。用戶體驗除清晰流暢的畫質播放外,豐富的應用內容決定著廠商市場份額的多寡,或說成敗。盡管電視廠商正向網絡內容提供轉型,準確說是融合,但從基因來看,跨界的網絡廠商似乎離內容更近些。因為他們天生因內容而生,因內容而存在,從骨子里更了解消費者對內容的真正需求,且動作迅捷。需要用互聯網的基因、內容、服務和運營理念,推廣4K電視。
5月底,國家廣播電視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出臺了《4K超高清電視選購標準》。作為發起單位,TCL的4K電視通過了國家首批檢測認證。因只有推薦作用,并無強制約束能力,因此其他電視廠商并未跟進。此外,由于門檻作用,也暫時限制了網絡廠商的進入。現在市場上4K電視的質量參差不齊,消費者并不清楚電視里是幾核處理器、USB3.0和HDMI1.4接口、4K視頻傳輸與讀取速度等專業知識。因此會造成選擇時感到很茫然。即便高端消費者對價格不敏感,但如果沒有統一的標準,一定程度上也會降低消費者對4K電視的熱情。 |